
灯火阑珊(词语释义)
灯火阑珊,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ēng huǒ lán shān,即灯火稀疏,指人烟稀少、比较冷清的地方。出自南宋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
基本介绍
- 中文名:灯火阑珊
- 拼音:dēng huǒ lán shān
- 出自:辛弃疾 《青玉案·元夕》
- 性质:中性词
词语解释
灯火阑珊(dēng huǒ lán shān)是一个成语,出自南宋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。
1. 灯火稀疏, 指人烟稀少、比较冷清的地方
2. 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,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。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「夜深」、深宵无人之时分
意兴阑珊,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凡游乐场合,兴致将尽皆可用词语。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。可参见唐·白居易《咏怀》诗:“白髮满头归得也,诗情酒兴渐阑珊。”
【解释】阑珊:衰落。将残、将尽的意思。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的样子。兴致将尽,玩乐快要结束 。
【用法】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凡游乐场合,兴致将尽皆可用词语。
【近义词】意兴索然
【反义词】意犹未尽 饶有兴味 兴致盎然
【出处】唐·白居易《咏怀》诗:“白髮满头归得也,诗情酒兴渐阑珊。”
古时入夜后家家举灯, 至就寝才灭去灯火。 因此灯火阑珊又代表「夜深」、深宵无人之时分
主题授权提示:请在后台主题设置-主题授权-激活主题的正版授权,授权购买:RiTheme官网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